1. 概述 为聚焦学术前沿,推进实施本研贯通,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培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领域具备多种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地学领军人才,根据《天津大学拔尖计划学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天大校发〔2024〕1 号),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地科院)在总结前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 地理科学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 “拔尖班”)。 2. 选拔要求 2.1. 招收。
1. 概述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简称:智算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始建于 1958 年,并于 2021 年入选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 ,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天津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学科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计算机专业迄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拥有 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立了包括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
1. 概述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是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推出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改革计划,2019 年至 2021 年分年度在不同领域建设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立健全符合不同领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重点培养的体制机制,引导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有利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1. 概述 天津大学 工程力学 专业肇始于 1895 年北洋大学成立时,当年即设立 力学 课程。1926 年茅以升建立力学实验室,1957 年贾有权、李骊分别参与编著新中国最早的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材, 1956 年筹建力学专业,1997 年获首批 力学学科博士点,2004 年获批 国家级工科力学教学基地,2007 年获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 年获 国家级教学团队,2016 年学科。
1. 概述 2023 年,天津大学在高考阶段增设 “工科试验班(未来技术学院)” 招生计划。根据学校政策,通过 高考 录取到该试验班的本科新生,可在入学前选择以下任意一个专业(具体说明见录取通知书): “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 平台 储能科学与工程 全校其它招生大类内的所有专业(含院级实验班,不含单独招生专业) 未录取到该试验班的本科新生,若符合申报条件,也可在入学时申请转入 “未来智能机器与。
1. 概述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是 17 个国家试点学院之一,其中仪器科学、光电专业排名均位居全国前列。王守融班(原名:工程科学实验班)自 2013 年开始创办,是作为国家试点学院全力打造的 “特中之特”,致力于破解 “钱学森之问”,面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学术精英和工程领军者。“王守。
一、概述 天津大学 工程力学 专业肇始于 1895 年北洋大学成立时,当年即设立 力学 课程。1926 年茅以升建立力学实验室,1957年贾有权、李骊分别参与编著新中国最早的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材, 1956 年筹建力学专业,1997年获首批 力学学科博士点,2004 年获批 国家级工科力学教学基地,2007 年获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 年获 国家级教学团队,2016 年学科评估 。
1. 概述 天津大学化学学科是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也是 ESI 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 ,2021 年在软科和 QS 排行榜中分别位列国内第 9 和第 10 位。学科起源于北洋大学 1897 年开设的化学课程,1925 年设化学讲堂,聘用著名化学家黄子卿、侯德榜、丁绪淮、魏寿昆、陈新民、刘云浦等来校任教。1953 年和 1956 年,天津大学两度受高教部委托,为国家制定了共计 138 种教学。
1. 概述 2018 年 9 月 17 日,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其目标是,通过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促进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为新。
1. 概述 天津大学化学学科是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也是 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 ,2021 年在软科和 QS 排行榜中分别位列国内第 9 和第 10 位。学科起源于北洋大学 1897 年开设的化学课程,1925 年设化学讲堂,聘用著名化学家黄子卿、侯德榜、丁绪淮、魏寿昆、陈新民、刘云浦等来校任教。1953 年和 1956 年,天津大学两度受高教部委托,为国家制定了共计 138 种教学计。
1. 简介 天津大学作为全国首批 12 家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以 “共建、 共享、 开放、融合、 共嬴” 为理念,以新工科多学科交叉平台为支撑,以产教深度融合为驱动,聚焦 “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 和 “储能科学与工程” 等国家重大战略与人类发展需求,打造未来学科发展孵化器与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培养具有前瞻性的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 “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的转型升级。 天津。
1. 概述 天津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于 2021 年 2 月正式入选教育部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2020 年度)名单,工程力学 是天津大学首批入选拔尖计划 2.0 的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机械学院)于 2021 ~ 2022 学年秋季学期在 2021 级本科新生中开展了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以下简称:工程力学(拔尖班))校内新生选拔。
原文链接 天津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拟在 2020 级本科新生中开展强基计划校内选拔工作。培养有志于在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强基班学生的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实施导师制、本-研衔接以及科教协同培养模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为国家战略领域输送更多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学生须符合《天津大学 2020 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
原文链接 天津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拟在 2020 级本科新生中开展强基计划校内选拔工作。培养有志于在基础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基础创新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强基班学生的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实施导师制、本-研衔接以及科教协同培养模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为国家战略领域输送更多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学生须符合《天津大学 2020 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条件。
原文链接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简介 针对有志于从事数学或应用数学研究或者具有学习数学兴趣的学生,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具有天津大学特点的培养方案。小班授课,核心课程全部由教授授课,并且主要由该课程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授课。在第二学年,针对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一流数学和应用数学类创新人才创造条件。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动态调整”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