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微专业 ‘130’ 计划” 是指天津大学于 2025 年 6 月 28 日启动的微专业建设计划,其中 130 是指以 “1(以 1 个主修专业为核心,作为学生求索逐梦的领航标)- 3(以 3 类微专业为支撑,培养学生成为跨界精英的多面手)- 0(准入零门槛、衔接零壁垒、组合零限制)” 的培养模式,构建以主修专业为主干、微专业为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每一位天大学子成长为 “一专多精。
关于发布《天津大学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天大校发〔2025〕16 号 各学院(部),机关各部门及群团组织,学校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天津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方案》,创新本科专业建设路径,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制定了《天津大学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现予以发布。请各单位认真学习,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附件:天津。
1. 概述 天津大学自 2025 ~ 2026 学年第一学期起开设 “碳中和” 微专业,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自愿申请修读。 2. 基本信息 2.1. 报名人数 “碳中和” 微专业招生人数上限为 120 人。 3. 专业介绍 碳中和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路径,是国家推进 能源安全保障、高效资源循环、产业绿色转型 和 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 “双碳” 目标的深入实施。
1. 概述 天津大学自 2025 ~ 2026 学年第一学期起开设 “人工智能” 微专业,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自愿申请修读。 2. 基本信息 2.1 招生人数 “人工智能” 微专业面向本科生招生,上限 30 人。 2.2. 修读要求 “人工智能” 微专业采用 线下上课 形式,上课地点在 北洋园校区。 3. 专业介绍 3.1. 目标定位 “人工智能” 微专业围绕 “新工科” 核心目标(复合型、创新。
1. 概述 天津大学自 2025 ~ 2026 学年第一学期起开设 “生涯发展与职业竞争力” 微专业,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自愿申请修读。 2. 基本信息 2.1 招生人数 “生涯发展与职业竞争力” 微专业招生人数如下: 北洋园校区:30 人 卫津路校区:30 人 2.2. 学制年限 “生涯发展与职业竞争力” 微专业学制 1 年,最长修读年限 3 年。 2.3. 修读要求 适合天津大学对生涯规。
1. 概述 为贯彻落实《天津大学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天大校发〔2025〕16 号)相关精神,充分发挥微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主修专业与微专业的协同发展,天津大学于 2025 年 7 月正式上线首批 16 个微专业,在校学生可自愿报名修读。 2、开设专业 表格:天津大学 25261 学期首批开设的 16 个微专业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负责学院 1 通。
1. 概述 天津大学自 2023 ~ 2024 学年第一学期起开设 “储能” 微专业,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自愿申请修读。 储能微专业面向储能行业就业和市场需求,为非储能专业学生提供 “通专融合” 教育,使学生对储能领域最新技术与发展有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培养储能领域懂政策、熟市场、会技术、能运营,具备前沿视野、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市场思维的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 开课专业 储能微专业。
1. 概述 “创新创业证书/微学历” 项目是由天津大学宣怀学院联合研究生院、教务处推出的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宣怀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联合学院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合作伙伴,精选具有实战经验教师团队,面向本、硕、博全学段各学院学生设计开发的 创新创业课程 项目。 2. 项目优势 2.1. 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 概述 为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天津大学自 2021 年春季学期起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微专业。 2. 专业优势 2.1. 背景 “十四五” 规划对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一带一路” 倡议涉及多元跨境投资体系和庞大融资需求,工程行业转型升级中产融结合下的“投建营一体化”新商业模式,进一步推动工程项目投融资实践与创新,迫切需要具有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