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2025级新生群:646938821(
)提供 侵权必究
“人工智能” 微专业
作者:郎珺然 最后编辑于: 2025-7-28 15:00 浏览量:98
1. 概述
天津大学自 2025 ~ 2026 学年第一学期起开设 “人工智能” 微专业,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自愿申请修读。
2. 基本信息
2.1 招生人数
“人工智能” 微专业面向本科生招生,上限 30 人。
2.2. 修读要求
“人工智能” 微专业采用 线下上课 形式,上课地点在 北洋园校区。
3. 专业介绍
3.1. 目标定位
“人工智能” 微专业围绕 “新工科” 核心目标(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展开,重点平衡技术深度与跨界能力。基于 “人工智能 + X” 理念,课程体系设计遵循 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 的逻辑路径。
3.2. 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微专业旨在普及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从计算思维逐步过渡到智能思维,全面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需求。
图片:“人工智能” 微专业培养目标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教务处)
首先,学生将掌握 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这是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语言工具,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程序逻辑、掌握数据处理与算法实现的基本能力。在编程基础之上,课程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包括 机器学习与知识工程。
机器学习 是当前智能系统的 核心驱动力,知识工程 则强调 知识的表示、推理与应用,两者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方法基础。紧跟大模型等前沿方向,定期迭代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 具备构建智能系统的基本能力。
最后,课程拓展到多个智能技术的应用方向,如 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 等。这些领域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医疗健康、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行业,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关键场景。
4. 课程体系
图片:“人工智能” 微专业课程安排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教务处)
5. 师资团队
- 张长青: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小旺: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贺瑞芳: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王鑫:教授,博士生导师
- 谢鑫: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杨柳:教授,博士生导师
- 任冬伟:英才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 王旗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曹兵:副研究员
- 王煜: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