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 2024 级卓越创新班管理细则
一、总则
为规范卓越创新班的选拔、培养、流转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 深厚数理基础和人文素养,具备 跨学科知识背景、全球视野、创新实践能力 的卓越创新人才,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一)培养目标
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结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 卓越人才。
2.具有创新潜质的 学术精英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一流的人文素养、批判的探索精神、超前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的未来学术精英。
3.能够引领变革的 技术精英
培养具有卓越创新实践能力、复杂系统工程领军能力、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的未来技术精英。
(二)培养方式
1.多层面选拔组班制
- 当年 重点省份 学生高考成绩 达到相应位次,可 免试 进入卓越创新班;
- 从天津大学电气信息类大类的学生中选拔部分综合素质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进入卓越创新班。
创新班总人数不超过 60 人。
2.竞争性分流机制
根据学生成长状况、个人兴趣进行分流,大类中其他专业优秀学生可以申请进入该班,不适应该培养过程的学生分流至大类内其他专业。
3.本研贯通培养制
满足规定学业条件的,可 100% 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获得推免资格后,可 优先申请直接攻读天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并提前修读相关学科本研贯通课程,研究生正式入学以后计入培养方案学分。
4.师友导师制
为每一名学生选聘 研究生导师 作为师友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和完善大学成长规划,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开拓视野,强化思想引领、专业培养、学术启蒙和科研训练。
5.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依托全院优秀课程资源,开展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数理基础,增强跨专业的创新能力。学生可选修跨学院、跨专业的核心课程,毕业时依据学生意愿和选课情况,达到相关专业要求可授予微学位,为培养高层次跨学科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6.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
与行业知名企业联合,根据企业最新的研发方向,开设 面向本科生的揭榜挂帅实践教学项目,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指导,学生可优先赴相关企业短期集中实践完成项目,并计入实习经历;优先推荐学生以产教融合项目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大赛、挑战杯等重要赛事。
7.项目驱动式教学
按照新工科培养方案,坚持 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全面创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8.国际化育人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与国际接轨,支持与鼓励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开展暑期学校、海外交流项目拓展国际视野。举办国际创新项目夏令营,培育学生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选拔机制
(一) 申请条件
1.当年 重点省份 学生高考成绩 达到相应位次,可 免试 进入卓越创新班,名单以招办提供为准;
2.大一学年末,加权成绩大类排名 前 10%(含)、无不及格课程、无违反校纪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 的学生可提出申请,申请后 择优 进入卓越创新班。
(二)申请材料
- 卓越创新班转入申请表
- 个人自述及未来规划(1000 字以内)
- 相关佐证材料(获奖证书、个人突出表现情况说明书等)
四、学生流转机制
大一学年结束后,开展卓越创新班流转工作。
(一)卓越创新班学生转出到电气信息类现有各专业
1.大一、大二、大三学年末,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学生,自动进入转出程序,转出卓越创新班:
- 加权成绩在大类(大一)/专业(大二、大三)排名后 50%(含)
- 有不及格课程
- 违反校纪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
2.学生可本着 自愿原则 申请转出,提出申请后,转出卓越创新班。
(二)电气信息类现有各专业学生转入到卓越创新班
1.大一学年末 加权成绩在大类排名前 10%(含)、无不及格课程、无违反校纪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 的学生可申请转入,能够接收的名额 依据当年创新班的空缺确定;
2.申请转入学生需 填写《卓越创新班转入申请表》,并提交个人自述及相关佐证材料,参加卓越创新班转入考核。
五、日常管理
1.实行 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2.定期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竞赛、学术研究等活动,提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六、监督与评估
学院将定期对卓越创新班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选拔与流转机制进行 调整与优化。
七、附则
1.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负责解释;
2.学院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修订本细则。
附件
- 卓越创新班转入申请表
- 个人自述及未来规划
- 个人突出表现情况说明书
参考资料
- 《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卓越创新班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