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园校区三问桥
1. 概述
北洋园校区 三问桥 位于校园湖心岛东侧的水面上,坐落在第 32 教学楼与天麟广场中间,于 2015 年随北洋园校区一起建成。它的名字来源于北洋大学老校长 张含英 著名的治学三问 “懂么?会么?敢么?”
图片:北洋园校区三问桥
(图片来源:北洋光影)
2. 历史渊源
提起三问桥,外人往往以为是纪念孔子 “三问”,殊不知这是一所名校历史深处的回响。它的名字源于北洋大学老 张含英 老校长的 “治学三问”:懂么?会么?敢么?
张含英(1900 ~ 2002),山东菏泽人,著名的水利专家,中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担任北洋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秘书长、总工程师;1950 年至 1979 年任国家水利水电部副部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张含英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特别是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含英老校长简朴的办公室内悬挂着一张简易的条幅,上面是他自己题写的校训 “实事求是”,最耐人寻味的是条幅的右上方写着:懂么?会么?敢么?这就是张含英老校长的 “三问”,也是北洋园校区 “三问桥” 名字的由来。他说:“实事求是的校训和崇尚苦学实干的校风,一直指导着我一生的学习和工作,这是我终身难忘的。”
担任校长期间,张含英以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为指引,倡导理论和实践结合,以 “德、才、学、识、量” 作为一个人成功所需的条件来鼓励学生。在治理黄河方面,他提出治河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要有正本清源的主张。为了求得治理黄河的第一手资料,他经常不畏艰险实地察勘,早在 40 年代就走遍了龙羊峡以下的所有峡谷。1953 年,张含英率 “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 开展了历时 85 天、行程 2000 多公里的实地调研,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方针、目标和措施,为以后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
老校长张含英的 “治学三问” 正在向往来学子讲述求学之道。如今,天大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征程中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用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成果回答好高等教育的 “时代之问”。
图片:张含英老校长
3. 设计理念
2015年,天津大学启用北洋园校区,将校园中轴线上唯一的一座桥定名为 “三问桥”,东承古典风情的 “斗兽场”(第 32 教学楼),西接现代风骨的图书馆,这里是每个新天大人必须用心走过的地方。
图片:北洋园校区三问桥地图
三问桥仿若一条时光隧道。桥上是钢筋铁皮,桥下是红砖褐泥,有着工科的硬朗刚毅,却又兼具人文的浪漫气息。老校长张含英的 “治学三问” 正在向往来学子讲述求学之道。如今,天大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征程中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用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成果回答好高等教育的 “时代之问”。
图片:夕阳下的三问桥
(图片来源:李嘉琪)
图片:三问桥(俯拍)
(图片来源:北洋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