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2024级新生群:960261973( )提供 侵权必究

2024 年未来技术学院简介

作者:彭宇阳   最后编辑于: 2024-7-17 20:16  浏览量:5,824

1. 概述

天津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是全国首批 12 家建设单位之一,以 “共建、共享、开放、融合、共赢” 为理念,以新工科多学科交叉平台为支撑,以产教深度融合为驱动,聚焦 “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 和 “储能科学与工程” 等国家重大战略与人类发展需求,打造未来学科发展孵化器与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培养具有前瞻性的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 “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的转型升级。

2. 成立过程

2.1. 获批建设

2021 年 5 月 21 日,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在全国 12 所高校建设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表格: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序号 高校名称 学院名称
1 北京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2 清华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未来空天技术学院
4 天津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5 东北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7 上海交通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8 东南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10 华中科技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11 华南理工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12 西安交通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 “揭榜挂帅” 方式遴选了首批 3 所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表格: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名单

序号 高校名称 获批经费
1 西安交通大学 4.3949 亿元
2 华北电力大学 4.23 亿元
3 天津大学 4.1655 亿元


2022 年 8 月 22 日,为了我国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培养和储备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和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军人才,形成储能领域高层次人才辈出新格局,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在全国 10 所高校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表格: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高校名单

序号 高校名称
1 清华大学
2 天津大学
3 华北电力大学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5 上海交通大学
6 浙江大学
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8 华中科技大学
9 重庆大学
10 西安交通大学

2.2. 机构设置

2022 年 6 月,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简称 “储能平台”)正式成立。储能平台设管理委员会,由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巩金龙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成山院士同时任储能平台主任。储能平台党员组织关系归入未来技术学院党委,由凌国维教授任党委书记,潘刚副教授任党委副书记。

在学校组织部、人事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储能平台按照学校文件要求及相关规定,成立内设机构并备案相关负责人,首批建设电化学储能、燃料储能与应用、储能装备与系统、储能安全与运维、储能经济与政策五个研究中心,五个中心主任和平台副主任均由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挂靠储能平台,其中心主任朱丽教授兼任平台副主任,致力于推动能源国际合作。成立储能平台办公室并在全校范围内完成公开招聘。

2.3. 揭牌仪式

2022 年 10 月 2 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举行未来技术学院揭牌仪式。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副校长巩金龙共同为学院揭牌,天津大学校长、未来技术学院院长金东寒讲话。揭牌仪式当天还举行了未来技术学院 2022 级新生开学典礼。

随着未来技术学院揭牌,天津大学将集成国家级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三大平台,形成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揭牌仪式1.jpg 揭牌.jpg

3. 学院特色

天津大学 “未来与技术学院” 由原 “求是学部” 调整组建。学院创新办学机制,打造由院士领衔,汇聚学校优势学科,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同时引入企业资源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将学院打造成未来学科发展的孵化器,形成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引擎,探索新时代学院建设的新工科天大范式。

1.为学生未来发展打造个性化成长道路

尊重学生志趣。实施大类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并可跨学院、跨专业选修课程。强化数理基础和大口径专业基础,通过跨学科课程和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2.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先进培养模式

激发学生潜能。以跨学院、校企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新型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生可以围绕工程设计和创造项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同时通过团队学习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创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注重创新创业。以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宣怀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为支撑,支持学生科技立项、社会与企业实践,鼓励及早下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原创和技术原创。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助力学生健康快速发展。

4.为学生走向世界创建更优更广的资源

扩展国际视野。为学生提供多种境内外交流访问机会,包括假期文化交流项目、课程互认交换生项目、毕业设计与企业实习项目等。邀请国外知名大学教授、企业高管为学生带来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技术前沿讲座,让学生了解世界、放眼世界。

5.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贴心的书院

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配备校企合作 “双师型” 导师队伍,在思想修养、专业学习、生涯规划、身心健康、生活技能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搭建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定期组织名师讲堂、党团活动、文体竞赛等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 专业设置

2024 年,录取到“工科试验班(未来技术学院)”的本科新生可在入学前根据 随录取通知书附带的说明文件,在指定范围内选择其中一个专业(或大类)作为自己修读的专业。

详情请参考:未来技术学院 2024 级专业志愿分流

4.1. “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 平台

(1) 平台简介

“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 科技创新计划自 2019 级开始招生,广集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精仪学院、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智能与计算学部、数学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优势资源,在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多学科交叉校级平台上进行培养,旨在培养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理论基础深厚、思维能力突出、善于主动学习、具备设计建造-研发未来智能 “新机器” 和 “新系统” 能力、征服世界挑战、引领科技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企业家、工程科学家和领军者。

(2) 平台特色
  •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围绕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等科学技术前沿
  • 项目式课堂教学,参加国家级及以上竞赛率超过 80%
  • 首届毕业生深造率达到 84%

1.高水平师资配置

平台集成各专业学院优秀教师参与课程授课,“海燕”号水下滑翔机、“妙手”机器人、意念控制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群、智能无人车、类脑智能控制平台、无人驾驶、智慧芯片、智能机器人等高水平科研大咖担任全程导师,让同学们领略世界先进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的风采。

2.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全新课程体系

以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欧林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为蓝本,采用具有天津大学特色的新文理教育,强化数理基础,提升人文素养。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淡化专业界限,课程及项目的设置具有一定挑战度,使同学们在挑战自我的同时收获更多学习乐趣,激发个人潜能,获得更多成就感,在未来的社会挑战中更具竞争力。

3.全新项目式教学

课程体系以由项目和课程构成的“ 课程元 ”为基础,各“ 课程元 ”以课程内项目、课程组项目、多学科团队项目、科研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研发项目五种项目为主链,由此形成紧密关联的整体。项目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毕业后支撑新兴产业和创造产业新领域。

4.全方位创新创业平台

将技术创新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构建更有意义和使命感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多课堂融合的创业教育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网络资源对接等方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5.本硕博一体化培养

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机制。在本科阶段,根据项目所需知识,学生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更有机会提前进入研究生实验室与研究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考核优秀的学生可选择天津大学优异生培养计划实施本硕博连读。同时鼓励学生辅修双学位,具有跨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

(3) 专业分流

根据教学安排,“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 平台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可根据各专业容纳人数情况,参考基础课成绩以及综合考评结果,自主选择主修专业,选择范围如下:

  • 机械学院:智能制造工程
  • 精仪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方向)
  • 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
  • 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
  • 智算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
  • 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4.2. 储能科学与工程

(1) 专业简介

储能是新兴产业,国家战略。以光伏、风电、氢能、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新兴能源与系统,发展势头迅猛,人才需要强劲,具有系统性思维、能够跨领域开发新技术的人才缺口巨大,对具有战略性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天津大学作为首批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合创新平台的高校之一,集成电化学、新材料、氢能、智能电网和储能经济与政策领域的优势力量,全面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储能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

(2) 专业特色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汇集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自动化学院、经管学部等优势资源,在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上进行培养,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领导力,能够引领储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和科学家。

1.高水平师资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担任专业建设负责人,整合天津大学优势资源,包括 4 个A类学科, 9 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 4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由 3 名院士、 18 名“长江学者”“杰青”、 1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30 余名“优青”“青千”人才,其中包括国家级领军人才 20 余人、国家级青年人才 40 名他们共同领衔的 400 余人跨学科科研教学团队,全面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2.教学科研一体化

围绕储能产业技术发展和储能“高精尖缺”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瞄准燃料储能、电化学储能、储能装备与系统、储能安全与运维、储能经济与政策研究五大领域,实行多主体共建、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共享、多阶段衔接的运行机制,统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方资源,在平台进行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

3.本硕博培养一体化

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机制。打破本研学制壁垒,在全系统概念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建立跨学科思维和系统思维,通过本研贯通、本研互代等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实施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化发展。

4.“1 + N + X" 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主体,校内各优势学料为支樘,联合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对标现代化企业人才需求,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培养,为学生今后到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开展储能理论研究并发展成为战略科学家,或到国家电网、大唐等国家大型企业以及宁德时代等头部民营企业开展储能产品研发并发展成为系统总师奠定坚实基础

5.本科生带薪实习

学生在本科期间将有 2 次机会前往储能领域领军企业、政府部门开展暑期实习工作,深度了解行业需求,接触行业技术前沿,真正践行“知行合一”。同时,采取实习单位与学生“双选互认”机制,增加单位需求与学生意愿的契合度。

目前已有包括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弗(无锡)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大学无锡研究院、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中绿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十余家单位参与本专业暑期项目。

实习企业覆盖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省份、直辖市。实习工资 2000 元/月左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