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1. 概述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引导广大青年上好 “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天津大学将在 2025 年暑期继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 实践主题
百卅启新程,青年勇担当
3. 实践内容
2025 年暑期社会实践采取 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 的形式。鼓励学生以 党团支部、社团组织 等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鼓励 青年教师 带队参与社会实践。
2025 年暑期社会实践包含以下 7 个专项:
- 新思想实践行
- 红色薪火行
- 兴学振农行
- 大美中华行
- 民族团结实践行
- 创新中国行
- “扬帆计划”
3.1. 新思想实践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的理论创新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引导青年学生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该项目包含 “寻迹新思想” 与 “宣讲新思想” 两个子项。
3.1.1. 寻迹新思想
实践内容: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面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 十三个方面成就,组织学生在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中 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3.1.2. 宣讲新思想
实践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 “小故事” 阐释 “大道理”,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传播正能量。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等 开展主题宣传、群众性宣讲、特色理论阐释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职业观、事业观。鼓励学生以 党团支部 组队。
3.2. 红色薪火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成果和表现。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回望那段气壮山河的史诗,引导学生 “重走长征路”,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的内涵。适逢 天津大学建校 130 周年,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校史,走进前辈先贤,感悟天大人的家国情怀,高举精神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精神史诗。
实践内容:鼓励广大青年通过社会实践探寻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深入调研革命老区、红色遗迹 的现状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走访先辈足迹、追忆英雄先烈的丰功伟绩,采访老党员、老军人及其后代、记录红色故事;进一步挖掘、梳理我校红色资源,寻访校史历程,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筑牢思想根基。
3.3. 兴学振农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深刻领会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深刻内涵,积极参与 “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保护母亲河” 等生态项目,了解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乡村,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实践内容:聚焦乡村振兴,发挥青年力量。围绕乡村支教与精准扶贫,巩固历年专项实践成果,持续开展 “兴学之路” 实践项目。结合科技兴农、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健康乡村等方面,依托 “梦想教室” 等实践阵地,进一步开展产业扶贫与信息技术支持、文艺汇演与文化下乡、乡村义诊与健康知识科普、普通话推广等活动,通过帮扶一个产业扶贫项目、设计一条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举办一场文艺汇演、访谈并记录一个乡村模范人物事迹、开展一次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一次普通话推广活动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3.4. 大美中华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引导青年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投身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实践内容:聚焦文化振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研等形式 开展乡土文化调研,深入乡土古村落、历史街区,实地考察古建筑(如宗祠、民居、桥梁等),通过影像记录等方式 梳理建筑形制与工艺特色;了解非遗文化历史与变迁,走近传承人,学习传统技艺,推动文化传播;沿长江、黄河、大运河等流域开展“文化+生态”双调研,梳理水利工程、漕运历史与沿岸民俗的互动关系。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围绕家乡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3.5. 民族团结实践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 民族团结 进步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团结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鼓励学生走进民族地区,感悟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的深厚底蕴,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共同绘制 中华民族大团结 的最美同心圆。
实践内容:组织内地西藏籍、新疆籍学生开展 “民族团结我践行”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内地学生到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开展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 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在乡村学校开展阅读经典、诵读经典等主题读书活动,结合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和 人居环境整治,绘制推普墙绘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6. 创新中国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正在深刻重塑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从 “跟跑” 到 “并跑” 再到 “领跑”,中国科技创新 不断突破壁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实践内容:以参观考察、采访调研、学习体验为主的认识实践。结合 “名企行” 项目,走进用人单位、走进科研院所、走进创新创业基地,了解被调研单位及其所在产业的 科技创新水平、数字化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并从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等方面分析竞争态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专业特色,实地了解用人单位文化、招聘需求等,做好就业价值引导;结合“百卅天大人校友寻访活动”专项实践,鼓励在校生前往重点单位 调研采访优秀校友,或者面向工作三年以上在学期间表现突出的优秀校友代表,如十佳杰出青年(学生)、学生科学奖、求是奖获得者开展问卷调研、座谈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友在大学生生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7. “扬帆计划” 暑期实习实践
为满足我校青年学生实习实践需求,建立与地方常态化联系合作机制,增强学生社会化能力,与天津市、太原市、张家港市 等多地联系对接,开展暑期实习实践活动。
详情见后续 “扬帆计划” 专项通知。
3.8. 自主实践
各实践队伍可以根据 学院院级品牌项目 或者 个人兴趣爱好 开展社会实践,包括开展社区街道实习实践等等个人实践活动。
4. 实践成果
实践结束后各实践队需提交的材料包括以下方面:
- 5 张实践照片(横屏拍摄,文件不小 1 M)和每张照片对应的 200 字左右描述文字;
- 不少于 2000 字的实践报告;
- 结合实践开展情况自主提交其他实践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访谈纪实文稿、实践视频、文创产品、宣讲PPT等。
5. 时间安排
5.1. 发动报名阶段
(2025 年 6 月 7 日起至 6 月 22 日)
广泛宣传动员,鼓励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采用天外天社会实践网站报名形式,不需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
学生需通过浏览器登录 天外天网站社会实践板块,输入个人的天外天账号和密码,选择 “发起新实践”(自动认定为 队长)并填写信息、打包上传团队全体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承诺书、安全应急预案等相应材料,队员需点击已创建的实践队并点击 “申请加入”。其中 “带队教师” 为必填项。
5.2. 行前培训阶段
(2025 年 6 月下旬)
实践培训会包括 通用技能培训、思政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分享 共 3 个模块,采用 线上培训 的方式,根据雨课堂在线记录进行培训会签到,每名参与实践的同学 需要在 7 月 15 日 前按要求完成培训课程否则将不予实践学分的认定。具体课程安排将在 “天津大学学生社团团委” 微信公众号发出,请各实践队及时关注。
5.3. 活动实施阶段
(2025 年 7 月至 8 月)
全体实践成员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4. 总结表彰阶段
(2025 年 9 月)
学校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工作,并推荐参评省(市)级、国家级相关表彰。
6. 说明和注意事项
1.本科生在学期间原则上应当参加 1 次社会实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主题进行实践活动。
2.每支社会实践队必须有 1 名带队教师,并选择 1 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干部 整体负责。指导老师须掌握实践队行程,随时与实践队负责人保持联络,确保学生安全。鼓励辅导员、专业教师、管理干部等带队实践。
3.所有参加实践的团队均需制定 安全预案 并在 天外天网站社会实践板块 上传。安全预案需包含紧急联络人(非实践队成员)的姓名及联络方式。所有参加实践的学生均需上传《安全承诺书》(填写相关事项后将图片或扫描件打包上传),否则不能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请各学院、带队教师提醒外出实践的同学 自行购买保险。
4.各实践队要善于利用 新媒体 等宣传方式对实践队进行宣传。各实践队可将实践新闻、故事、感悟等投稿至秀米邮箱:tuanweixintui@163.com 。
5.各学院团委应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开具 介绍信,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6.为方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管理和宣传组织工作,建立微信群,请各实践团队学生负责人加入群聊。于 “天津大学学生社团团委” 微信公众号回复口令“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交流群”获得最新二维码。满 200 人无法自主进群,请私戳公众号后台获得负责人联系方式。
相关附件请通过手机微信打开以下推送,从文末小程序链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