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园校区生态型水系
1. 概述
校内湖泊作为贯穿北洋园校区的生态景观,不仅是生态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赋予了天津大学以灵动的人文气息。
2.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北洋园校区是一个以湖泊、人工湿地为核心的水体生态校园,各建筑依水而建,形成富有特色的湖畔水景校园。校区内拥有 “两河、两湖、一湿地” 的水系优势,外有卫津河和护校河构成环校水系,内有青年湖围绕中心岛,还有敬业湖作为校内溢流湖,中环区的湿地是新校区的水体净化和生态设计核心,是生态湿地与景观设施和水生植物造景的有机结合;校区内雨洪管理系统以分区而治,内外结合为主要特点,构建成弹性海绵系统,科学蓄水,有效节水。
图片:北洋园校区水系示意图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
3. 新型雨洪系统
北洋园校区 “弹性” 雨洪管理系统根据北洋园校区整体布局和功能组团的规划,将校园划分为三个子排水分区。每个分区结合自身的功能定位、用地特性,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了不同的雨水管理系统。
3.1. 外环自然排雨区
外环自然排雨区的规划以 “排水安全” 为出发点和重点,能够减轻校区暴雨季节排洪压力。
3.2. 中环综合集雨区
该区实现了传统雨水管道收集方式与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新观念的有机融合。
3.3. 中心岛 LID 调蓄区
作为校园核心功能的集聚地、景观风貌的集中展示区,借助四面环水的场地优势,构建审美与功能相融合的生态化雨洪管控系统。
图片:北洋园校区雨洪管控系统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
4. 下沉式绿地
中心岛区域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下沉式绿地,如自然缓坡式下沉绿地、台阶式下沉绿地、高位植台式下沉绿地等,既美观又能渗蓄雨水、减轻地表径流污染。校园内还设有数十条沿路的植草沟,既可对雨洪径流量进行管控,也能初步过滤净化雨水。
图片:北洋园校区中心岛绿地示意图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
5. 水循环净化系统
学校高度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景观建设,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将整个排水系统和用水系统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综合规划,采用过程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技术对校区水系统进行整体优化调度,确保实现整体水系统的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图片:北洋园校区水循环净化系统图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
5.1. 系统构成
北洋园校区水循环净化系统主要包括景观水体循环站设备、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推流富氧设备以及湖水速分床净化系统设备。整体系统是以校内湖为核心,以水资源良性闭合循环和内湖水质生态保持为目标而开展的水资源综合利用。
5.2. 系统原理
景观水体循环泵站将湖水引入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可以将水底富含营养物质的水层与表面缺乏营养物质的水层混合,减少浮游植物和细菌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及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水体净化后补充中心岛区景观水体,保持景观水位以及作为绿化用水。
图片:北洋园校区景观水体循环泵站设备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
图片:北洋园校区人工湿地净化系统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
在这个过程中,推流富氧设备被引入,它通过浮动床和太阳能曝气设备,将空气注入湖水中,产生气泡并加强对水体的混合,使得溶解氧含量进一步提高,从而降低湖泊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含量,改善湖泊水质。
图片:北洋园校区浮动床和太阳能曝气设备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
湖水速分床净化系统设备通过超滤、反渗透等技术去除湖泊中的富营养物质及污染物,使湖水更清洁明亮,形成自身可循环的净化系统,进一步促进湖泊的生态恢复。
图片:北洋园校区湖水速分床净化系统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
5.3. 日常维护
水循环净化系统正常运行的背后,离不开北洋园水管网运维人员的默默付出。运维人员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每日对循环水泵、中水富养机、浮动床 1区、2 区、太阳能曝气等各项设备共计 27 项内容进行认真巡检,发现泵房漏水等情况第一时间开展维修工作,有力保障了北洋园校区的湖泊之美。
图片:北洋园校区水管网常规巡检内容
(图片来源:天大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