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2024级新生群:744483160( )提供 侵权必究

卫津路校区求是亭

作者:方文煊   最后编辑于: 2023-8-05 22:50  浏览量:1,660

1. 概述

水色与天色之间,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 敬业湖 之上,有一座水泥灰瓦、粗壮质朴的湖心亭,这就是卫津路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 “求是亭”

图片:修葺前的卫津路校区求是亭一号
-6e0f1a1bf5a02391.jpg 卫津路校区-求是亭-03.jpg
(图片来源:北洋光影)

3. 历史渊源

1984 年天津大学修建北洋广场,由中国建筑大师、天津大学教授 彭一刚 院士在敬业湖东岸设计建造了湖心亭。

1985 年天津大学 90 年校庆时,陕西校友会赠送写有天大校训 “实事求是” 的匾额的悬挂地点选在了湖心亭,所以它也被称为 “求是亭”

图片:修葺前的卫津路校区求是亭一号

求是亭一号-1.jpg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

2016 年 “求是亭” 按原貌进行重建修缮。当年 84 岁高龄的彭一刚院士更是多次来到施工现场,指导设计、施工。在老先生的关心和指导下优化了现有设计,应用了新的施工工艺和新型材料。做到了与时俱进,使亭子和周围建筑的更加协调,相互呼应。

图片:2016 年正在修缮的求是亭(右二为彭一刚院士)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天大后勤)

3. 设计理念

“亭” 在中国人的传统建筑中,应是雕梁画栋,代表秀美。中国建筑大师,天津大学教授 彭一刚 院士设计求是亭时,并没有遵循传统做仿古秀美华丽的 “亭”,而是融入学校人文背景和周围环境,以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作为整体,设计了一座有天大人质朴求实气质的 “亭”。

彭一刚院士认为传统的北方园林风格与整体校园环境不搭调,也因资金有限,他为屋顶做了一点儿曲线,亭台上的瓦片甚至是从一幢教学楼顶检修时拆下来的旧瓦。在建造过程中彭院士经常到现场,根据现场施工进度不断完善原有设计的思路,使得 亭、湖、路、楼 四者相得益彰。

琉璃不在,青瓦秀丽,方柱之上,“平檐” 稳健,没有传统红木之古典,没有上翘 “飞檐” 之俏皮,但有方柱灰瓦的坚韧,有低调自得的淡雅。中国古典亭台之美与天大君子风骨相逢,静静的湖心,一汪春水荡漾着锦绣北洋,也荡漾着高远志向,荡漾着巍巍学府的品格。这座质朴庄重又锐意创新的“亭”是天大人 “实事求是” 的精神表达。

图片:修葺后的卫津路校区求是亭二号

(图片来源:天大新闻网)

卫津路校区-求是纪念亭-航拍-1.webp

(图片来源:李孟飞)

几代学子在亭中伴朝阳晨读,傍晚信步其间,观秋水共长天一色,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破碎的冰带走冬的沉默,迎来春的潺潺声响,落英缤纷,海棠花瓣纷然飘扬,顺着流水换来秋的安然,落叶铺盖亭台,继而,又是一场大雪,天与云与亭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湖心亭一点。四季悠然轮转,天晴后的虹装点亭上素白,那夜的雨顺着 “平檐” 缓缓滴落,隔着雨的帘幕,你又看到最惊艳的霞,为高悬的牌匾镀上一层金边,“实事求是”的宣言从未如此庄严。

图片:修葺前的卫津路校区求是亭一号
original_4Y0i_250800004142118d.jpg original_0KxW_6ace000023c3118c.jpg
(图片来源:北洋体)

卫津路校区-求是亭-雪景-1.jpg 卫津路校区-求实亭-正面远景-1.jpg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

卫津路校区-求是纪念亭-内部-1.jpg

(图片来源:ZYZ)

“求是,求是……” 亭中人默念,亭外人凝视,探真务实、行胜于言的行为准则,探求上下求索、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探求脚踏实地、孜孜不倦的敬业态度,“求是,求是……”,这一颗在水中央的伊人心,却有一把潇潇而立的君子骨,洗刷眼睛,更洗刷心灵。

“求是亭” 无言矗立,向世人宣告,“实事求是” 已经内化为天津大学的精神品格,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天大学子求真务实、上下求索,使天大人具有 “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 的气魄。

相关阅读